所謂「配票(votes division)」 就是票源分配,通常是指平均配票。此次立委選舉民進黨把配票策略變成動員、文宣與議題三合一,創造空前佳績,形成民主選舉的特殊現象。
壹、為什麼要「配票」
我國立委選舉採用多名額選區單記比較多數當選制。選民只能投某位候選人一票,某一選區如某黨提名二位以上候選人,則支持該黨的選民必須就所提候選人中作相對偏好投票。為方便選民抉擇,政黨必須做好候選人區隔。同時候選人是依得票排序,名次在應選名額以內者當選,換言之,候選人只要比「落選頭」多得一張票就當選;而且即使候選人得票超高,也只能他一人當選,得票不能轉讓給其他候選人。在這種選舉制度下,政黨為贏得最多席次,選民為避免浪費選票,與候選人為求當選,彼此之間就形成弔詭的互動關係。
在政黨方面,為求當選議席數極大化,充分而有效地運用票源,就必須採取配票策略。首先劃分候選人的票源區,再隨著選情發展於選舉最後階段採取補強措施。補強措施包括:如果預判有候選人得票超高已成為吸票機,則透過分票來支持當選邊緣者,如民進黨所採用的「平均配票法」。倘若有二位以上候選人落後,則以捨棄最後一名無當選希望的候選人,採用「斷尾求生法」。不過,補強措施要有效果,選情的研判一定要正確,目前最科學的方法是參考民調。
在選民方面,為避免浪費選票,其投票行為有兩種現象,一為不投給沒當選希望的候選人,所謂「棄保效應」,就是「保」當選邊緣者,「棄」落後者。其次如所支持者穩當選,則轉投票給當選邊緣者,所謂「策略性投票」。選民通常根據大眾傳播媒體所公布的民調資訊,來決定其投票對象。此次立委選舉有多位候選人因民調排序在前,結果卻落選,就是選民根據民調自行配票,拉抬了在當選邊緣者,卻扼殺了原先民調領先居高的候選人。
在候選人方面:為求當選可能性極大化,並與其他候選人區隔,通常是佈建自己的幹部體系俗稱「樁腳」。同時因為這種選舉制度會造成黨內競爭激烈,不免同室操戈,在「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的叢林法則下,可能違反配票原則,越區挖票,甚至黑函攻訐;最後階段更是「搶救聲聲急,內鬨處處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