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啊扁的資料?
2005-01-03 23:58:04 UTC
ㄚ扁的資料?
詳細一點也好~~
四 答案:
?
2005-01-04 01:13:41 UTC
陳水扁先生民國三十九年農曆九月生於台南縣官田鄉,為佃農之子。因出生時,未即向戶政機關申報戶口,故身分證上生日記載為民國四十年二月十八日。





求學過程

  出身雖貧寒,但未稍減水扁先生奮發向上之心。常因家貧必須舉債就學,自隆田國小、曾文中學初中部、台南一中畢業時,均為全校第一名。民國五十八年,更以第一志願考入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工商管理組就讀,因不合志趣,又逢第一屆立法委員增額補選時,聽聞民主前輩黃信介先生演講,內心為其所撼動, 決心改習法律。





  翌年,重新參加大學聯考,以第一名進入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並於大三時參加律師高等考試,獲第一名錄取,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律師,並於大學畢業前,於法律事務所任職。爾後因體察台灣為一海洋國家,在發展歷史上多經由對外貿易和世界接觸,而當時台灣經濟又以出口為導向,遂決心成為海商法專業律師。



黨外民主運動時期



  民國六十四年,水扁先生與吳淑珍女士結為連理,婚後專營律師業務,育有一女一子。民國六十八年,於高雄市發生「美麗島事件」,當時執政當局強力鎮壓民主人士,並以涉嫌叛亂遞送軍事法庭審判,引發國際嚴重關切。水扁先生基於對公理與正義的理念,並在夫人吳淑珍支持下,接受邀請擔任被告之一黃信介先生辯護律師。在「台灣人民的良心法庭」中,為自由、人權與民主辯護。自此,水扁先生涉入政治,與台灣反對運動並肩,與台灣人民共同奮進,承續台灣民主前輩未竟之路,為追求公義、自由和民主,努力不懈。



台北市議員時期

  民國七十年,水扁先生首次參加公職人員選舉,提出「民主、制衡、進步」口號,並以最高票當選第四屆台北市市議員。秉持其法律人的良知與嫉惡如仇的個性,旋以問政犀利、揭發不公著稱。



  民國七十三年,發生「蓬萊島雜誌事件」,水扁先生因擔任該雜誌社社長而被控譭謗。七十四年,在該案初審判決後辭去議員,返鄉投入台南縣長選舉,但以高票落選。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在進行謝票活動時,吳淑珍女士突遭自巷弄中高速衝出的重型拼裝車撞擊,造成重傷,自此下半身癱瘓。此一徹骨之痛,益堅定了水扁先生濟弱扶傾、挑戰不公,維護社會正義的心志。



  民國七十五年,水扁先生遭法院判決有期徒刑八個月確定;六月十日,與同案被告黃天福、李逸洋先生發監執行,監禁於土城看守所內。此為水扁先生全家遭遇橫逆處境、最為艱難的時刻,幸賴伉儷情深,終以彼此扶持,堅強面對。



立委問政時期



  民國七十五年底、吳淑珍女士當選立委,水扁先生於七十六年出獄,正式加入民進黨,繼續執業律師,並擔任吳女士之國會助理。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水扁先生以「正義、認真、專業」為號召,當選增額補選立委,並獲任民進黨立院黨團首任幹事長;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連任立委。在立委任內,主張「以政策辯論代替政治抗爭」,改變了在野黨問政方式與思維,並率先成立國會辦公室,倡行專業問政,更以首位在野黨立委身分擔任國防委員會召集人,全力推動軍隊國家化、情治單位法制化、軍政軍令一元化及軍品採購公開化等目標。此外,對軍人權利義務的保障,亦不遺餘力,歷年皆獲專業團體及國會記者推選為表現最佳立委第一名。



  於民進黨黨務方面,民國七十七年,民進黨對「台灣主權獨立」及「住民自決同意論」作出政策聲明。該案經水扁先生居間協調並提議,將「如果國共片面和談、如果國民黨出賣台灣人民之利益、如果中共統一台灣、如果國民黨不實施真正之民主憲政」等「四個如果」加入決議文,做為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的前提,讓民進黨有關維護台灣主權獨立的論述,有了更寬廣的辯証空間。



  民國八十年,民進黨擬修改黨綱明訂以建國為政黨努力目標,水扁先生建議於程序上增加「基於國民主權原理,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的前題。民進黨「台獨黨綱」因而修正為「公投黨綱」,在在顯示水扁先生對兩岸關係所持理性務實的態度及對民主理念的堅持。



台北市長任內

  水扁先生始終以「是什麼,做什麼;做什麼,像什麼」自許。民國八十二年八月,為準備參選八十三年底首屆台北市長選舉,水扁先生率先成立「陳水扁市政中心」,舉辦講座及專題研究以增進對市政的了解並預作規劃。歷經黨內初選獲提名後,提出「希望的城市、快樂的市民」競選口號,並以四大族群和解攜手「台北新故鄉」為願景,強調由人民直接參與的「市民主義」,贏得市民的肯定與支持,當選台北市院轄市第一任民選市長。



  市長任內,水扁先生用人唯才,不分族群黨派,並於首次施政報告中揭示「市政企業化經營」的觀念革命,以「廉潔、效率、便民」為三大總體施政方針,以「一原、二強、三改」│秉持市民主義原則,強化社會福利及文化休閒,優先推動交通、教育和都市發展等三大改革,全面加速市政改造的工作。





  四年任內、不論是重大工程的控管、交通狀況的改善、加速捷運建設、提高衛生下水道接管普及率、舉辦台北市藝術季及台北燈節、掃蕩電玩和特種行業等,均獲市民的高度評價。民國八十七年,《亞洲周刊》評選亞洲最適宜居住城市,台北市從原本的十名外,躍居為第五名;同時,水扁先生亦獲美國《時代》雜誌推選為跨世紀世界一百大領袖,及《亞洲周刊》推選為亞洲五十位未來領袖之一。



  水扁先生也秉持著「台北走出去,世界走進來」的理念,藉由城市外交積極協助我國家參與國際事務。於市長任內共締結十四個國際姊妹市與一個夥伴城市,民國八十七年更在台北舉辦首屆世界首都論壇(WCF),共邀請五十八個國家、六十七個城市首長代表與會,大幅提高了台北市和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



  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水扁先生競選台北市長連任失利後,以「對進步團隊的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回應支持者面對敗選的情緒,並以此自勉。市長卸任後,自民國八十八年起,展開學習及鄉土之旅,傾聽民意脈動,思考國家未來。隨後亦展開亞太安全溝通之旅,前往日本、南韓和蒙古,與各國智庫、政黨領袖就亞太集體安全相關議題交換意見;同時也遠赴美國,與相關智庫及政府決策人士對話,並表示台灣安全是全球穩定重要的一環。





競選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時期



  隨後在參選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競選過程中,水扁先生具體提出以國家安全為主軸的「新中間路線」,提倡包容、超越、提昇的新政治思維,強調理念須堅定而清楚,手段則宜寬容而務實。民國八十八年七月,正式獲得民進黨提名參選總統後,以〈台灣新政治,百年好根基〉為題發表演說,籲請全民一起終結黑金體制,促成政權政黨輪替的實現,同時也提出「年輕台灣,活力政府」的訴求,以凝聚台灣旺盛生命力與國家發展動能。



  對於台海情勢的穩定,水扁先生主張兩岸應秉持「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的原則,積極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並在捍衛台灣主權、尊嚴與安全的前提下,持續向對岸大陸釋放善意,尋求任何對話與合作的可能。





總統任內



  民國八十九年三月十八日,水扁先生與呂秀蓮女士獲全體國人的付託,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及副總統,並於五月二十日宣誓就職。這是中華民國政府首次實現政黨輪替及政權和平轉移,更是全球華人世界重大的民主成就。



  就任之後,水扁先生深刻體認一個穩定、安全與和平的大環境是推動國政的首要任務,在就職演說中公開提出「四不一沒有」,以最大的誠意和善意,希望營造和解、合作、和平的兩岸關係。並秉持「立場堅定、務實前進」的原則,持續推動兩岸文化、經貿及政治的良性互動。又鑒於兩岸皆面臨發展與建設的關鍵時期,雙方實應儘早打破僵局,早日恢復接觸與協商,水扁先生在九十三年二月提出「一個原則、四大議題」主張,呼籲海峽兩岸應儘速建立「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以「一個和平」原則來取代「一個中國」原則,讓雙方就「建立協商機制」、「對等互惠交往」、「建構政治關係」及「防止軍事衝突」等四大議題進行協商,協談出彼此尊重、互利互惠的共識,共同建立一個永久和平、長期穩定的台海新局。



  為實現其「台灣要站起來,台灣要走出去」的目標,上任後,陸續展開「民主外交.友誼之旅」、「合作共榮.睦誼之旅」、「合作互助.關懷之旅」及「攜手同慶.欣榮之旅」,走訪與我有邦交的十五個國家,除了鞏固邦誼外,更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將台灣的人道關懷,呈現給世人。水扁先生亦以﹁多元外交﹂的新思維,要求各駐外單位開創在非政府組織(NGOs)間參與的機會。九十一年一月一日,經過十二年努力,台灣終於突破外交困境,順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其第一百四十四個會員國,為我外交及經貿工作重要里程碑。



  九十年八月為提振國內經濟、定位台灣發展、國際競合、兩岸關係及因應加入世貿組織等議題,特別召開跨黨派的「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邀集朝野政黨各界進行研討,確立「深耕台灣.佈局全球」為新世紀國家經濟發展願景,並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原有「戒急用忍」政策,構築兩岸政策穩健基石。



  在過去威權統治的時代,軍警、檢調、甚至文官與司法體系等國家機器往往淪為特定政黨或個人的附庸,成為台灣民主發展最主要的障礙。政黨輪替後,政府逐步貫徹軍隊國家化和情治法制化,並落實文官中立,加速司法改革,維護審判獨立、查辦賄選等,這些維持社會正義及落實制度改革的施政,不但建立了清明的政治環境,也確保了民主法治的根基。



  為肆應國際及兩岸政經環境的急劇變動,並回應國人對改革的高度期待,水扁先生在民國九十二年元旦祝詞中,提出「一個目標」、「兩個重點」的施政方向。「一個目標」:要讓人民過得更好,「兩個重點」:「拼經濟、大改革」。在水扁先生的領導及整個執政團隊的努力下,舉凡掃除黑金、穩定金融秩序、促進經濟成長、提昇行政效率等施政,均有相當成效。政府所推動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不但防止了本土型金融風暴發生,強化了整體金融機構體質,也為我國家發展高附加價值金融服務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而在整體產業持續轉型的同時,政府的執行力也有顯著的提升。不論是北宜高速公路雪山隧道的貫通、中部科學園區的開發、大高雄地區水質的改善、基隆河整治的工程、以及國營事業的轉虧為盈等,過去數十年無法解決的問題,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充分展現了政黨輪替的價值。



  儘管近年來遭遇國際景氣低迷、SARS疫情及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等衝擊,台灣整體國家的競爭力在各國際知名經濟機構所公布的各項評比,表現亦不遑多讓。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二00三年最新公布有關「成長競爭力」指標,在一0二個受調查國家中,台灣排名世界第五,連續兩年蟬聯亞洲第一。在同年由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所做報告中,台灣在人口二千萬以上國家中,總體競爭力由原來第七名提升到第六名;在瑞士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有關投資環境評比,台灣與日本並列世界第四,屬於低風險適合投資國家;而在美國布朗大學所做全球電子化政府評比中,台灣表現更是亮麗,奪得全球第一。另根據英國經濟學人資訊中心(EIU),台灣二00三年經商環境居全球第十七名,較前次排名進步四名,高居亞洲第三位,這些都是歷年來僅見的佳績。



  對於過去長期受到忽視的農漁民、勞工、婦女、老人及弱勢福利,水扁先生也指示應從制度和經費上全力加強照顧。執政以來,陸續完成「兩性工作平等法」、「大量解雇勞工保護法」及「就業保險法」的立法,並實施三歲以下兒童醫療補助及幼兒教育券,發放「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提高老農津貼及休耕補助,大幅降低農貸利率,並調降就學貸款利率。此外,對於族群融合,要求行政部門應秉持多元、包容與尊重的精神,積極強化各族群對語言、文化和藝術的保存與傳承,設置中央級的客家委員會,更在大學成立客家學院,以及全球第一個客家電視台。而對於經濟上居於弱勢的原住民族,政府也以最大的誠意,恢復各部落對傳統自然資源及土地的使用權,並制訂「原住民族自治區法」草案,期能落實推動原住民族自治的承諾。



  水扁先生始終堅信人權為民主憲政國家的核心基礎,因此提出「人權立國」、「人權台灣」為政府努力奮鬥的目標。八十九年十月成立「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負責國際人權法典國內法化等相關事務與政策的研擬及推動,並積極籌設「國家人權委員會」,期能儘早實現競選期間對國人之承諾;又於八十九年十二月特簽署特赦令、九十一年五月十九日核示成立「人權紀念館」籌備處。基於對人權的重視與積極作為,民國九十年、九十二年水扁先生分別榮獲國際自由聯盟及國際人權聯盟頒贈「自由獎」及「人權獎」;水扁先生則將此等榮耀,歸功於台灣之二千三百萬國人。



  隨著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國會全面改選,以及總統直選,台灣民主化的進程不斷快速向前邁進;隨著社會大環境漸臻成熟,我民主發展也已由對「人」的選舉,進而至於對「事」的決定。而具體實現人民主權的機制│公民投票,經過二十年多年來的爭取,終於在民國九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完成「公民投票法」的立法。水扁先生並依據該法第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於九十三年三月二十日第十一任總統大選,同時舉行台灣歷史上首次的「公民投票」,不但深化了台灣之民主,也將台灣民主改革之進程,續向前推進一大步。



  水扁先生與呂秀蓮女士也於同日,再度獲得國人付託,連任當選為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與副總統,續領導我國家邁向全新的紀元。當選後水扁先生宣示,未來的四年,將以「團結台灣、穩定兩岸、安定社會、繁榮經濟」為使命與責任,並以「傾聽、理解、法理與團結」諸原則,率領執政團隊共同努力,為台灣這塊土地,以及我二千三百萬國人同胞,開創一個更璀燦而美好的未來。



  水扁先生著有《台灣之子》、《世紀首航-政黨輪替五百天的沈思》、《相信台灣-阿扁總統向人民報告》等書,並出版「總統開門」、「年輕活力大台灣」等攝影集,及推出「阿扁總統電子報」等;計獲有韓國慶南大學榮譽法學博士、韓國龍仁大學政治學榮譽博士、俄羅斯經濟學院經濟學榮譽博士、宏都拉斯自治大學榮譽博士及巴拉圭亞松森大學榮譽博士等榮譽學位。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亦曾應英國倫敦政經學院院長安東尼‧紀登斯教授邀請,赴英國以〈台灣的新中間路線:一個新的政治視野〉為題發表演說,倡議其政治哲學。

詳情 參考資料
╔╦◆♂ 帶著寂寞去旅行♀◇╦╗
2006-09-18 10:48:07 UTC
....傻眼...只能說...誇大不實!
肥貓傳奇
2006-09-12 18:51:27 UTC
寫的真詳細,不過泛藍的看不下去,也寫寫馬英九的來比對一下
Ben
2006-08-11 16:35:25 UTC
才看幾個字就看不下去了,真噁心!陳水扁也不過造就一些不論是非,只會盲從的人


此內容最初發佈在 Y! Answers 上,這是一個於 2021 年關閉的問答網站
Loading...